Skip to content

BEC - 让人们重新拥有自己的数据

Web 2.0 面对的问题

寡头公司正垄断着互联网。

我们在搜索信息、分享照片、购买商品时,要时时刻刻忍受着隐私数据的泄漏,无处不在的广告和审查。公司的数据库里,存储着用户的所有信息,包括发布的一切,购买的一切,观看的一切,去过哪里以及家里发生了什么,甚至生物特征也被跟踪和存储。这些数据被用来创建我们的个人档案,通过独特的算法,向我们更精准的营销。

当我们使用网站或者 APP 时,需要同意一个被称之为“用户协议”的东西。知识产权的所有者或经销商,通过这个协议,不断地限制消费者的权利,不断地将消费者的所有权巧妙地转变成一种使用权。

为什么我们购买的电子书可以被远程删除?纸质书和电子书的权益有何不同?第二天当你在社交网络上抱怨这一不公平的待遇时,几小时后帖子被删除了,甚至你的账号也受到了要被关闭的威胁。

这就是我们所处的互联网,寡头公司利用用户数据获得垄断地位和巨额利润。

而作为用户,我们的隐私权,言论自由权,数字财产权,在受到严重威胁。要想改变当前寡头垄断的互联网世界,我们需要“让人们重新拥有自己的数据”。

这就是 Terminus 的使命。

用户的数据存在哪

在当前互联网 Client/Server 的系统架构下,所有数据都存放在寡头公司的中⼼化服务器上。

而以“让人们重新拥有自己的数据”为目标的我们,则需要回答:在这些数据离开中心化服务器后,应该存放在哪里?

区块链

最自然的想法是区块链。

2008 年,Satoshi Nakamoto 发布了《⽐特币:⼀种点对点的电⼦现⾦系统》。

通过用户钱包里存储的私钥,区块链在第一天就做实现了⽤⼾对资产(Bitcoin)和⾝份(公钥地址)的所有权。

过去的 10 年时间⾥,区块链被寄予厚望,希望可以将⽤⼾的所有权扩展到更多地方。越来越多的公链和 DAPP 出现,涉及到电⼦⽀付、社交、游戏、⾳乐、存储等各个领域。

然而现实是:致力于成为世界计算机的区块链只能提供 6000 次每秒的交易确认次数,同时存储的成本也数十倍于传统的云服务。

与之相对的事,全球有 48 亿的 PC ⽤⼾,52 亿的⼿机⽤⼾。他们每天在⽹络上花费 6.85 个⼩时,每个⽉产⽣ 400ZB 的流量。每秒有上亿次的服务器调用和数据读写产生。区块链离满足用户需求有着几个数量级的差距。

导致这个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,在大部分使用场景,我们仍然没有找到工作量证明,这使得我们无法在全球范围内将利己的个体协调成一个网络。

简而言之,短期内在区块链上存储大量用户数据,并基于这些数据构建服务是很有挑战的。

本地

另一个复古但在极客圈流行的想法是“本地”。 我们可以从 Local First Software: You own Your Data,in spite of the cloud 一文中了解这种思潮。

云计算给了我们协作,但老式的应用程序给了我们所有权。

我们既希望有云应用提供的方便的跨设备访问和实时协作,也希望有“老式”软件体现的对你自己数据的拥有权。

这个理念在笔记软件领域尤为流行,比如 ObsidianLogseq 等等。用户的笔记以 Markdown 的形式存储在用户的电脑和手机上,通过 iCloud,Seafile 等第三方工具同步。

数据存放在本地设备的问题是:

  1. 受制于电池和网络环境,本地设备无法保证高可用性。这导致“本地优先”软件在处理同步时,有天生的短板。

  2. 虽然 CRDT 可以在文档领域有效地解决客户端数据同步的问题。但过去 20 年,开源社区积累的大部分项目都是无法通过 CRDT 进行简单改造的。这导致 Local First 社区要从头搭建整个开发者生态。

  3. 移动设备的性价比要低于不可移动的设备,这个差距在接下去的 GPU 时代可能会被短期放大。

BEC

相比将数据存在一个地方,BEC 思考的是将不同的数据存在最合适的地方。它来源于三个想法:

  1. Edge - 每个人头顶有朵云

    用户在自己的服务器(Edge)上存储应用数据,例如文档,聊天记录,照片等等。

    用户和其他人的交流,用户和其它服务的交流都通过这台服务器代理。

    在后 AI 时代,Edge 上拥有你所有上下文信息的 Agent 会成为你的第二大脑和身外化身。

  2. Blockchain - 只有最有价值的数据才需要上链

    区块链已经被证明是透明、公开、不可篡改,全球人民都可见的。

    虽然当下区块链无法处理海量的数据和交易,但如果只有账号注册,资产转移信息需要上链,数据和交易规模可能会被缩小 3 到 4 个数量级,当下的区块链就可以支持。

    我们认为未来只有跟 DID 和资产相关的数据/交易会存储在区块链中(类比于网站注册和网银转账),剩余的数据都存储在 Edge 节点,Edge 节点间进行 P2P 传输。

  3. Client - 用户希望私钥在手边

    在最初的设计里,我们将控制 DID 的私钥存储在 Edge 上,因为这样可以极大地降低软件开发的复杂度。

    但经过几次用户访谈后,我们发现,大家更希望将私钥存在身边,例如手机或浏览器插件里,这样会更有安全感。区块链钱包就是一个例子。

这三个想法在开发过程中被持续打磨和进化,最后形成了 Terminus 的 3 个核心组件:

  • Terminus OS,一个运行在 Edge 上的云原生操作系统
  • Snowinning Protocol,一个去中心化的身份和信誉系统,实现了在无信任第三方下,信息和价值的交换
  • TermiPass,一个全平台的客户端软件,来存储用户的私钥,并统一管理用户在不同 Edge 上的身份和数据